查看“第三十七批指导性案例”的源代码
←
第三十七批指导性案例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color:#333333;">'''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三十七批指导性案例的通知'''</div> <div style="color:#33333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经2022年6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一百零一次会议决定,现将王某贩卖、制造毒品案等四件案例(检例第150—153号)作为第三十七批指导性案例(新型毒品犯罪主题)发布,供参照适用。</div> <div style="text-align:right;color:#333333;">'''最高人民检察院'''</div> <div style="text-align:right;color:#333333;">'''2022年6月21日'''</div>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color:#333333;">'''王某贩卖、制造毒品案'''</div>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color:#333333;">(检例第150号)</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关键词】'''</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贩卖、制造毒品罪 国家管制化学品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毒品含量 涉毒资产查处</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要旨】'''</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行为人利用未列入国家管制的化学品为原料,生产、销售含有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成分的食品,明知该成分毒品属性的,应当认定为贩卖、制造毒品罪。检察机关办理新型毒品犯罪案件,应当审查毒品含量,依法准确适用刑罚。对于毒品犯罪所得的财物及其孳息、收益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没收。</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基本案情】'''</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被告人王某,男,1979年出生,原系某公司法定代表人。</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16年,被告人王某明知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γ-羟丁酸可以由当时尚未被国家列管的化学品γ-丁内酯(2021年被列管为易制毒化学品)通过特定方法生成,为谋取非法利益,多次购进γ-丁内酯,添加香精制成混合液体,委托广东某公司(另案处理)为混合液体粘贴“果味香精CD123”的商品标签,交由广东另一公司(另案处理)按其配方和加工方法制成“咔哇氿”饮料。王某通过四川某公司将饮料销往多地娱乐场所。至案发,共销售“咔哇氿”饮料52355件(24瓶/件,275ml/瓶),销售金额人民币1158万余元。</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17年9月9日,公安机关将王某抓获,当场查获“咔哇氿”饮料720余件,后追回售出的18505件。经鉴定,“果味香精CD123”“咔哇氿”饮料中均检出γ-羟丁酸成分,含量分别为2000-44000µg/ml、80.3-7358µg/ml。</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检察机关履职过程】'''</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一)引导取证'''</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17年10月11日,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以王某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提请批准逮捕。10月18日,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检察院对王某依法批准逮捕。检察机关审查认为,“咔哇氿”饮料中含有国家管制的一类精神药品γ-羟丁酸,王某可能涉嫌毒品犯罪。为准确认定犯罪性质,检察机关引导公安机关重点围绕王某涉嫌犯罪主观故意开展侦查:一是核查王某的从业经历及知识背景;二是调取王某通讯记录和委托生产饮料的情况;三是调取王某隐瞒饮料成分、规避检查的情况;四是核查饮料销售价格等异常情况。</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二)审查起诉'''</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17年12月11日,公安机关认为王某在制造饮料过程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以王某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移送审查起诉。</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检察院认为本案定性存在疑问,继续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一是收集、固定网络检索记录等电子证据,查明王某在生产“咔哇氿”饮料前,已明知γ-丁内酯可生成γ-羟丁酸,且明知γ-羟丁酸是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二是收集、固定“咔哇氿”饮料包装标签等证据,结合王某的供述及其与他人的聊天记录,查明王某在家多次实验,明知γ-羟丁酸的性质和危害。三是对查获的饮料取样、送检、鉴定,收集专家的证言,证实γ-丁内酯自然状态下水解可少量生成γ-羟丁酸,但含量不稳定,在人工干预等特定条件下生成的含量较为稳定。四是调取快递发货单等书证,查明王某贩卖“咔哇氿”饮料的数量、途径。五是调查王某的涉案财物、资金流向及不动产登记情况,查封、扣押其涉案房产和资金。</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检察机关综合全案事实证据审查认为,王某明知γ-丁内酯能生成γ-羟丁酸,γ-羟丁酸系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而将γ-丁内酯作为原料生产含有γ-羟丁酸成分的饮料并进行销售,饮用后有麻醉、致幻和成瘾等后果,具有制造、贩卖毒品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符合贩卖、制造毒品罪的构成要件。</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18年6月15日,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检察院以王某犯贩卖、制造毒品罪依法提起公诉。</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三)指控与证明犯罪'''</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20年1月15日,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本案。被告人王某及其辩护人对检察机关指控的主要犯罪事实、证据无异议,但提出以下辩解及辩护意见:一是“咔哇氿”饮料中含有的γ-羟丁酸,可能是原料自然生成;二是王某没有制造和贩卖毒品的主观故意;三是王某超限量滥用食品添加剂γ-丁内酯,应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针对第一条辩解及辩护意见,公诉人答辩指出:一是公安机关对原料厂商仓库内的γ-丁内酯进行抽样鉴定,未检出γ-羟丁酸成分,而对查获的“咔哇氿”饮料进行抽样鉴定,均检出γ-羟丁酸成分,能够排除“咔哇氿”饮料中γ-羟丁酸系自然生成。二是γ-丁内酯在自然状态下生成的γ-羟丁酸含量不稳定,而以γ-丁内酯为原料人工合成的γ-羟丁酸含量较为稳定,本案查获的“果味香精CD123”和“咔哇氿”饮料中γ-羟丁酸含量均相对稳定,系特定条件下水解生成。三是王某以γ-丁内酯为原料制造混合液体“果味香精CD123”,再以“果味香精CD123”为原料通过特定方法制成“咔哇氿”饮料。在制造“咔哇氿”饮料过程中,虽然“果味香精CD123”被饮料用水稀释,但鉴定意见显示成品饮料中γ-羟丁酸的含量却上升。综上,“咔哇氿”饮料中的γ-羟丁酸不是原料自然生成,而是王某通过加工生成。</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针对第二条辩解及辩护意见,公诉人答辩指出:一是根据王某所作供述、通讯记录、网络搜索记录等证据,结合王某长期经营酒类、饮料工作经历,能够认定王某预谋用γ-丁内酯生成国家管制的γ-羟丁酸。二是王某通过长期实验制造出“咔哇氿”饮料,其不仅独自掌握配方,且在委托加工时刻意隐瞒使用γ-丁内酯的事实,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证实王某明知γ-丁内酯的特性及加工方法,仍将其作为原料加工生成γ-羟丁酸。三是王某委托生产时要求包装瓶上印刷“每日饮用量小于三瓶”“饮用后不宜驾驶汽车”等提示,配料表上用“γ-氨基丁酸”掩盖“γ-羟丁酸”,且将该饮料以远超“γ-氨基丁酸”类饮料价格销往娱乐场所,证实王某明知γ-羟丁酸的危害性,而将含有该成分的饮料销售。综上,现有证据足以证明王某具有制造、贩卖毒品的主观故意。</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针对第三条辩解及辩护意见,公诉人答辩指出: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的,可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但本案中,王某明知γ-羟丁酸系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在生产饮料过程中使用工业用的非食品原料γ-丁内酯生成γ-羟丁酸,以达到麻醉、致幻和成瘾的效果,其行为与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构成要件不符,应当认定为贩卖、制造毒品罪。</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另外,公诉人当庭指出,被扣押的两套房产及人民币643万余元,其中有的房产登记在他人名下,部分资产存于他人账户,但均系王某的毒品犯罪所得,应当依法予以没收。</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四)处理结果'''</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20年6月22日,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采纳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检察院的指控,以贩卖、制造毒品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四百二十七万元;依法没收扣押的用毒资购买的两套房产及违法所得、收益、孳息人民币六百四十三万余元。宣判后,王某提出上诉。2020年9月18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五)制发检察建议'''</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含新型毒品成分的饮料、食品向社会销售扩散,严重危害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针对主管部门监管不到位问题,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检察院从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开展综合整治、加强日常宣传及警示教育等方面,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积极整改,对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加大监管力度,与卫生部门建立食品风险监测合作机制,加强了联合执法和饮料、食品安全监管。</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指导意义】'''</div> <div style="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一)对于生产、销售含有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成分的食品的行为,应当区分不同情形依法惩处。'''</span><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行为人利用未被国家管制的化学品为原料,生产、销售含有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成分的食品,明知该成分毒品属性的,应当认定为贩卖、制造毒品罪。行为人对化学品可生成毒品的特性或者相关成分毒品属性不明知,如果化学品系食品原料,超限量、超范围添加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依法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如果化学品系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依法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行为人犯贩卖、制造毒品罪,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或者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应当按照处罚较重的罪名追究刑事责任。行为人对于相关毒品成分主观上是否明知,不能仅凭其口供,还应当根据其对相关物质属性认识、从业经历、生产制作工艺、产品标签标注、销售场所及价格等情况综合认定。</span></div> <div style="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二)办理新型毒品犯罪案件,应当审查涉案毒品含量。'''</span><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根据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的规定,毒品数量以查证属实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的数量计算,不以纯度折算。新型毒品混于饮料、食品中,往往含有大量水分或者其他物质,不同于传统毒品。检察机关应当综合考虑涉案新型毒品的纯度和致瘾癖性、社会危害性及其非法所得等因素,依法提出量刑建议。</span></div> <div style="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三)认真审查涉案财物性质及流转情况,依法追缴涉毒资产。'''</span><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追缴涉毒资产是惩治毒品犯罪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惩治毒品犯罪质效具有重要意义。检察机关应当依法引导侦查机关及时对涉案资产进行查封、扣押,全面收集、固定证据。对于侦查机关移送的涉案资产,要着重审查性质、权属及流转,严格区分违法所得与合法财产、本人财产与其家庭成员的财产,并在提起公诉时提出明确的处置意见。对于毒品犯罪所得的财物及其孳息、收益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没收。</span></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相关规定】'''</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第一百四十三条、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三百五十七条</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二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五条、第五十九条</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016年2月6日修订)第三条、第四条</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一条</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办理毒品犯罪案件毒品提取、扣押、称量、取样和送检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三条</div>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color:#333333;">'''马某某走私、贩卖毒品案'''</div>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color:#333333;">(检例第151号)</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关键词】'''</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走私、贩卖毒品罪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主观明知 非法用途 贩卖毒品既遂</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要旨】'''</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行为人明知系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出于非法用途走私、贩卖的,应当以走私、贩卖毒品罪追究刑事责任。行为人出于非法用途,以贩卖为目的非法购买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应当认定为贩卖毒品罪既遂。检察机关应当综合评价新型毒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依法提出量刑建议。</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基本案情】'''</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被告人马某某,男,1996年出生,原系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师。</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20年8月16日,马某某在网络上发布信息,称有三唑仑及其他违禁品出售。2021年4月16日,马某某通过网络向境外卖家求购咪达唑仑,并支付人民币1100元。后境外卖家通过快递将一盒咪达唑仑从德国邮寄至马某某的住处,马某某以虚构的“李某英”作为收件人领取包裹。</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21年4月20日至25日,马某某以名为“李医生”的QQ账号,与“阳光男孩”等多名QQ用户商议出售三唑仑、咪达唑仑等精神药品,马某某尚未卖出即于同年7月15日被民警抓获。民警在其住处查获透明液体12支(净重36ml,经鉴定,检出咪达唑仑成分)、蓝色片剂13粒(净重3.25mg,经鉴定,检出三唑仑成分)、白色片剂72粒(净重28.8mg,经鉴定,检出阿普唑仑成分)等物品。</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检察机关履职过程】'''</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一)引导取证'''</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海珠区分局以马某某涉嫌走私毒品罪提请批准逮捕。2021年8月20日,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检察院对其批准逮捕。根据走私类案件管辖规定,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及时派出检察官介入侦查,引导取证。通过阅卷审查,承办检察官发现有较充分证据证明马某某实施了通过网络从境外购买、走私精神药品咪达唑仑的犯罪行为,但没有证据证明从其家中搜出的其他精神药品三唑仑、阿普唑仑的来源和用途。对于走私精神药品的目的,马某某时而称拟用于非法用途,时而称拟用于贩卖,可能同时存在走私和贩卖的行为。为查明其主观上是否明知药品性质及危害,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发出意见书,引导侦查机关调取马某某任职情况、学历证书、网页截图、网络聊天记录等证据,并查清涉案精神药品的来源和用途。</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二)审查起诉'''</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21年10月12日,广州市公安局海珠区分局以马某某涉嫌走私毒品罪移送审查起诉。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检察院根据走私案件管辖规定,于2021年11月5日将案件报送广州市人民检察院。马某某的辩护人向检察机关提出意见认为,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种类繁多,马某某案发时并不明知所购买的咪达唑仑、三唑仑等精神药品属于国家管制名录中的毒品,马某某的行为不构成毒品犯罪。</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检察机关审查认为,一是涉案毒品均已列入向社会公布的《精神药品品种目录》,马某某作为药学专业毕业生和药剂师,具备专业知识,对于精神药品属性具有认知能力。二是据马某某供述,其明知涉案药物不能在市面上随意流通和购买,只能通过翻墙软件、借助境外网络聊天工具购买,并假报姓名作为收货人,通过隐秘手段付款,将精神药品走私入境。后马某某又在网上发布出售广告,称相关药品可用于非法用途,与多名买家商谈价格和发货方式。可见,马某某的行为构成走私、贩卖毒品罪。</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经检察机关依法告知诉讼权利义务,马某某表示自愿认罪认罚。检察机关结合马某某的犯罪行为、目的、毒品效能及用量,提出了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的量刑建议。马某某在辩护人见证下自愿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21年12月2日,广州市人民检察院以马某某涉嫌走私、贩卖毒品罪依法提起公诉。</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三)指控与证明犯罪'''</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21年12月3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本案。被告人马某某对检察机关指控的事实、证据及量刑建议均无异议,当庭再次表示认罪认罚。马某某的辩护人认为,马某某自愿认罪悔罪,平时表现良好;涉案毒品数量少,未贩卖成功,也未实际使用,属于贩卖毒品未遂。</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公诉人答辩指出,对于马某某的认罪态度、平时表现以及涉案毒品数量等情节,已在提出量刑建议时得到体现。马某某以贩卖为目的走私入境咪达唑仑等毒品,后又在网上发布出售毒品的信息,且与多名买家商谈交易事宜,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性文件的规定,其行为已构成贩卖毒品罪既遂。</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四)处理结果'''</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22年2月18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采纳检察机关的指控意见和量刑建议,以走私、贩卖毒品罪判处被告人马某某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马某某未上诉,判决已生效。</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指导意义】'''</div> <div style="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一)审查涉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用途和行为人主观认知,依法认定走私、贩卖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行为的性质。'''</span><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可以在医疗、教学、科研用途合法使用,也会被违法犯罪分子作为毒品使用。行为人向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吸毒人员贩卖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应当以贩卖毒品罪追究刑事责任。行为人出于其他非法用途,走私、贩卖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应当以走私、贩卖毒品罪追究刑事责任。行为人未核实购买人购买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具体用途,但知道其不是用于合法用途,为非法获利,基于放任的故意,向用于非法用途的人贩卖的,应当认定为贩卖毒品罪。对于“非法用途”,可以从行为人买卖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是否用于医疗等合法目的予以认定。判断行为人对涉案毒品性质是否明知,除审查其供述外,还应结合其认知能力、学历、从业背景、是否曾有同类药物服用史、是否使用虚假身份交易等证据进行综合认定。</span></div> <div style="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二)准确认定非法贩卖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行为的犯罪既遂。'''</span><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的规定,贩卖毒品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销售或者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买的行为。行为人出于非法用途,以贩卖为目的非法购买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应当认定为贩卖毒品罪既遂。</span></div> <div style="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三)综合评价新型毒品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确保罪责刑相适应。'''</span><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涉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往往具有数量小、纯度低等特点,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时,应当考虑毒品数量、折算比例、效能及浓度、交易价格、犯罪次数、违法所得、危害后果、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及人身危险性等各种因素。对于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用于实施其他犯罪的,还应当考量其用途、可能作用的人数及后果、其他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等,确保罪责刑相适应。</span></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相关规定】'''</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三百五十七条</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二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五条、第五十九条</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016年2月6日修订)第三条、第四条</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一条</div>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color:#333333;">'''郭某某欺骗他人吸毒案'''</div>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color:#333333;">(检例第152号)</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关键词】'''</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欺骗他人吸毒罪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情节严重 自行补充侦查 客观性证据审查</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要旨】'''</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行为人明知系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而向他人的饮料、食物中投放,欺骗他人吸食的,应当以欺骗他人吸毒罪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为实施强奸、抢劫等犯罪而欺骗他人吸食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应当按照处罚较重的罪名追究刑事责任。检察机关应当加强自行补充侦查,强化电子数据等客观性证据审查,准确认定犯罪事实。</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基本案情】'''</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被告人郭某某,男,1990年出生,原系某公司工程技术部副经理。</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15年,郭某某为寻求刺激,产生给其女友张某甲下“迷药”的想法。此后,郭某某通过网络了解药物属性后多次购买三唑仑、γ-羟丁酸。2015年至2020年间,郭某某趁张某甲不知情,多次将购买的“迷药”放入张某甲的酒水饮料中,致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昏睡等症状。其中,2017年1月,郭某某将三唑仑片偷偷放入张某甲酒中让其饮下,致其昏迷两天。</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20年10月5日,郭某某邀请某养生馆工作人员张某乙及其同事王某某(均为女性)到火锅店吃饭。郭某某趁两人离开座位之际,将含有γ-羟丁酸成分的药水倒入两人啤酒杯中。后张某乙将啤酒喝下,王某某察觉味道不对将啤酒吐出。不久,张某乙出现头晕、呕吐、昏迷等症状,被送医救治。张某乙的同事怀疑郭某某下药,遂向公安机关报案。</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检察机关履职过程】'''</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一)引导取证'''</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因案件涉及新型毒品犯罪,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应公安机关商请参与案件会商,根据郭某某给人下“迷药”的事实和证据,引导公安机关从欺骗他人吸毒罪的角度取证,重点调取涉案电子数据及书证。同时,检察机关发现郭某某属于国企工作人员,向公安机关提出收集、固定其岗位职责等方面的证据。2021年1月7日,公安机关以郭某某涉嫌欺骗他人吸毒罪立案侦查。</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二)审查起诉'''</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21年3月2日,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区分局以郭某某涉嫌欺骗他人吸毒罪移送审查起诉。审查期间,郭某某辩解对张某甲未使用三唑仑片,对张某乙和王某某使用的“迷药”是在外地酒吧陌生人处购买的“拼酒药”,不知道该药成分,认为可能是高度酒精。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以查证毒品来源为主线自行补充侦查,从郭某某上网记录海量电子数据中,发现了其购买药品的名称、药效、使用方法、支付方式、收货地址等诸多细节,最终查明了其在火锅店使用的γ-羟丁酸的来源,形成了客观性证据锁链。</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认为,郭某某明知三唑仑、γ-羟丁酸为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仍在酒水饮料中掺入含上述成分的药物,欺骗多人吸食,其行为构成欺骗他人吸毒罪。郭某某作为国企工作人员,欺骗多人吸食毒品,按照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情节严重”的情形。</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21年4月28日,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以郭某某犯欺骗他人吸毒罪依法提起公诉,结合郭某某的认罪态度提出了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的量刑建议。</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三)指控与证明犯罪'''</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21年6月3日、8月23日,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法院两次依法不公开开庭审理本案。庭审中,郭某某不供认犯罪事实,称对所下药物的成分不明知,药物不是毒品。郭某某的辩护人认为,郭某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理由:一是现有证据无法证实郭某某给张某甲下的药系三唑仑片;二是郭某某缺乏对其所下“迷药”属于毒品的认知;三是郭某某的行为构成自首;四是郭某某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且在本案中未造成被害人成瘾,也未出现严重后果,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可不作为犯罪处理。</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公诉人答辩指出,郭某某的行为构成欺骗他人吸毒罪,且应认定为“情节严重”。一是涉案“迷药”为国家管制精神药品三唑仑和γ-羟丁酸。郭某某的网络交易记录、浏览历史记录和聊天记录等客观性证据足以证明其所使用精神药品的药名、药效、购买方式等事实,特别是购买记录与作案时间的先后顺序和时间间隔对应,结合被害人张某甲、张某乙、王某某的陈述内容,就医症状和鉴定意见等,足以认定涉案“迷药”为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三唑仑和γ-羟丁酸。二是郭某某主观上对“迷药”的性质和毒品性状具有明知。从郭某某与网络卖家的聊天记录、郭某某浏览相关药品信息以及其通过网上邮寄、假名收货的方式进行交易等情节,足以推定其明知此类药物的性质属于毒品。三是郭某某得知他人报案后虽主动投案,但到案后拒不供认主要犯罪事实,不构成自首。四是欺骗他人吸毒罪不需要具备特定的动机或目的,亦不要求造成实害结果,郭某某“为寻求感官刺激”而下药,未让被害人染上毒瘾等不成为否定其构成欺骗他人吸毒罪的抗辩理由。五是在案证据证实郭某某系国有公司管理人员,且欺骗多人吸毒,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情节严重”的情形。</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四)处理结果'''</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21年8月26日,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采纳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的指控和量刑建议,以欺骗他人吸毒罪判处郭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郭某某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同年11月16日,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指导意义】'''</div> <div style="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一)准确认定欺骗他人吸食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行为的性质。'''</span><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当前,一些不法分子给他人投放新型毒品的违法犯罪案件增多,社会危害性大。对于行为人明知系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而向他人的饮料、食物中投放,欺骗他人吸食的,应当以欺骗他人吸毒罪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为实施强奸、抢劫等犯罪而欺骗他人吸食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应当按照处罚较重的罪名追究刑事责任。</span></div> <div style="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二)针对不同情形,依法认定涉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为毒品。'''</span><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镇静、安眠等药用功效,往往成为行为人抗辩其毒品属性的借口,对此检察机关应当严格审查。对于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明知系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仍利用其毒品属性和用途的,应当依法认定相关物品为毒品;行为人对于涉案物品系毒品主观上是否明知,应当根据其年龄、职业、生活阅历、有无吸贩毒史以及对物品的交付、使用方式等证据,运用经验法则和逻辑规则综合分析判断。</span></div> <div style="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三)办理新型毒品犯罪案件,依法做好补充侦查工作。'''</span><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检察机关应当及时引导侦查机关对新型毒品成分、来源和用途等事实进行补充侦查,制作具体可行的补查提纲,跟踪落实补查情况。必要时,检察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自行补充侦</span><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查职能,充分发掘客观性证据,尤其要重视电子数据的恢复、勘验、检索和提取,加强对电子数据的审查,全面、公正评价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后果。</span></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相关规定】'''</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三百五十七条</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二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五条、第五十九条</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016年2月6日修订)第三条、第四条</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九条</div>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color:#333333;">'''何某贩卖、制造毒品案'''</div>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color:#333333;">(检例第153号)</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关键词】'''</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贩卖、制造毒品罪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未管制原生植物侦查实验</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要旨】'''</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行为人利用原生植物为原料,通过提炼等方法制成含有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物质,并予以贩卖的,应当认定为贩卖、制造毒品罪。办理新型毒品犯罪案件,检察机关应当依法引导侦查机关开展侦查实验,查明案件事实。</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基本案情】'''</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被告人何某,男,1992年出生,原系某单位医务人员。</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间,被告人何某明知某类树皮含有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成分,为谋取非法利益,通过网络购买某类树皮,磨成粉末后按特定方法熬制成水溶液“死藤水”,先后三次贩卖给袁某某、傅某某、汪某吸食,非法获利人民币1800元。2019年9月23日,何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在其住处查获某类树皮粉末,净重256.55克。</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归案后,被告人何某检举揭发他人犯罪并查证属实。</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检察机关履职过程】'''</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一)引导取证'''</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19年9月1日,公安机关对何某涉嫌贩卖毒品罪立案侦查。公安机关认为,查获的树皮粉末中检出二甲基色胺,树皮粉末和制成的“死藤水”均是毒品,何某买入树皮加工成“死藤水”销售获利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其应当对查获的树皮粉末以及售出的“死藤水”的总数量承担刑事责任。</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鉴于本案系新类型案件,应公安机关商请,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检察院依法介入侦查。检察机关认为,某类树属于原生态天然植物,目前并未列入国家管制,并非毒品原植物,不能仅因其含有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成分而直接认定为毒品;在树皮实物灭失无法鉴定的情况下,不能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何某通过熬制等方式制作出的“死藤水”含有该种成分。检察机关建议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实验,并列明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公安机关按照何某供述的制作方法和流程进行侦查实验,获取“死藤水”样本一份,现场提取、封存并形成侦查实验笔录,该份“死藤水”经送检后检出二甲基色胺成分。</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二)审查起诉'''</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21年5月11日,公安机关以何某涉嫌贩卖毒品罪移送审查起诉。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认为,除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何某三次贩卖“死藤水”的犯罪事实外,何某从树皮提炼“死藤水”的行为还涉嫌制造毒品罪。在听取辩护人意见过程中,辩护人提出,无论是何某将树皮磨成粉末的行为,还是对树皮熬制提炼成“死藤水”的行为,都只包含物理方法,不存在化学加工行为,因此也没有产生与树皮有本质区别或是新的国家管制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成分,其行为不构成制造毒品罪。</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检察机关审查认为:第一,制造毒品的行为不仅包括以化学方法加工、配制毒品的行为,还包括以改变毒品成分和效用为目的,用混合等物理方法加工、配制毒品的行为。何某通过特定方法对树皮粉末进行反复熬制,提炼出“死藤水”,目的就是将其中的二甲基色胺从树皮粉末中溶解并浓缩至易于人体服用的液体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树皮的天然状态和效用,该提炼行为将原生植物转变成“毒品”,应认定为制造毒品的行为。同时,何某将制成的“死藤水”贩卖给他人吸食,应当以贩卖、制造毒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第二,何某将树皮磨成粉末,改变了树皮的物理形状,未改变其内部成分比例和效用,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制造毒品”行为,故查获的树皮粉末系可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不应当将其计入毒品数量。</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经检察机关依法告知诉讼权利义务,何某自愿认罪认罚。检察机关据此提出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的量刑建议。何某在辩护人的见证下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认可检察机关指控的事实、罪名以及提出的量刑建议。</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21年7月1日,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何某犯贩卖、制造毒品罪依法提起公诉。</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三)指控与证明犯罪'''</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21年7月21日,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本案。庭审中,被告人何某对检察机关指控的事实、证据及量刑建议均无异议,当庭再次表示认罪认罚,希望从宽处理。辩护人对指控事实和定性不持异议,提出被告人何某贩卖、制造的毒品数量不多,有立功表现,社会危害性不大,建议宣告缓刑。</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公诉人答辩指出,被告人何某多次贩卖含有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成分的“死藤水”,且所贩卖的“死藤水”是其本人购入未管制原生植物的某类树皮作为原料,提炼其中的国家管制精神药品成分所制成,应当以贩卖、制造毒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何某不仅制造毒品“死藤水”用于自吸,还多次向他人贩卖牟利,结合其犯罪性质及相关量刑情节,可以依法减轻处罚,但不宜适用缓刑。</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四)处理结果'''</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2021年7月29日,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采纳检察机关的指控和量刑建议,以贩卖、制造毒品罪判处被告人何某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依法没收扣押在案的“死藤水”、树皮粉末,追缴违法所得人民币一千八百元。宣判后,何某未提出上诉,判决已生效。</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指导意义】'''</div> <div style="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一)准确区分利用原生植物制成的毒品和未管制原生植物。'''</span><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根据禁毒法第十九条的规定,禁止非法种植罂粟、古柯植物、大麻植物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可以用于提炼加工毒品的其他原植物。以国家未管制但含有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成分的原生植物为原料,通过特定方法,将植物中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成分提炼制成相关物质,相关物质具有使人形成瘾癖的毒品特征,应当认定为毒品。对于未被国家管制的原生植物,以及通过研磨等方式简单改变外在形态的植物载体,虽含有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成分,不认定为毒品。</span></div> <div style="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二)依法认定从未管制原生植物中提炼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成分行为的性质。'''</span><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的规定,制造毒品是指非法利用毒品原植物直接提炼或者用化学方法加工、配制毒品,或者以改变毒品成分和效用为目的,用混合等物理方法加工、配制毒品的行为。行为人明知某类植物系未被国家管制的原生植物,但含有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成分,采取特定方法提炼出植物中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成分,改变了原生植物的物理形态,使其具备毒品效用,应当认定为制造毒品行为。行为人从未管制原生植物中提炼出毒品并予以贩卖的,应当认定为贩卖、制造毒品罪。</span></div> <div style="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三)办理新型毒品犯罪案件,应当充分运用有效的侦查方法。'''</span><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检察机关应当引导侦查机关采取各项侦查措施,全面收集、固定新型毒品犯罪案件关于主观明知和制造、贩卖行为认定等方面的证据。在制造毒品方法存疑等情形下,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引导侦查机关开展侦查实验,列明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依法及时固定证据,以查明案件事实。</span></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相关规定】'''</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三百五十七条</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年10月26日修正)第一百三十五条</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二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五条、第五十九条</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016年2月6日修订)第三条、第四条</div> <div style="color:#333333;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一条</div>
返回至
第三十七批指导性案例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网站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隐私政策
MediaWiki
政策法规查询
惠企助企政策
国家规章库
政策文件库
党纪法规库
财政部法规
行政法规库
人社部法规
教育部法规
民政部法规
自然资源法规
生态环境法规
农业农村法规
住建部规章库
交通运输法规
发改委文件库
司法解释〔法〕
司法解释〔检〕
法律文库查询
国家法律数据库
人民法院案例库
域外法律网站
法源法律网
植根法律网
裁判例検索
常用工具
TinyWow
ECharts
深言达意
Pixels图片
知识图谱
汉语反向词典
腾讯软件源
PDF转换工具
Harvard lib
免费企查平台
友情链接
簿录客
罪名网
刑辩君®
达观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