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民国律师制度”的源代码
←
民国律师制度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1900年,台湾总督颁行了《辩护士规则》,日本的律师制度被移植到我国台湾,由此开启了中国现代律师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历程。 1906年,我国第一部自成体系的诉讼法典--《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由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主持编纂完成。该法在中国立法史上第一次把程序法从实体法中分离出来,成为旧中国起草的第一部独立的诉讼法典,并采用了资产阶级的公开审判和陪审、律师等制度,共5章260条,包括总纲、刑事规则、民事规则、刑事民事通用规则。中外交涉案件处理规则,另附颁行例3条。规定律师可以参加诉讼,明确规定律师的地位和作用。 1909-1910年,清政府颁布《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和《法院编制法》,首次从法律上确认了律师活动的合法性,律师的法庭活动有了法律保证。 1911年,修订法律馆以日本的刑事、民事诉讼法为蓝本,重新编纂了《刑事诉讼律草案》和《民事诉讼律草案》,有关律师的规定仍是主要内容之一,其中明确了律师的代理、辩护等职能。但是,因辛亥革命爆发,各种有关律师制度的法规(除我国台湾地区的《辩护士规则》外)最终均未付诸实施。尽管如此,清末变法改制关于律师制度的设计,为民国时期律师制度的正式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1912年9月16日,北洋政府参考日本的《辩护士法》,颁布了《律师暂行章程》,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律师制度的成文立法,中国第一部单行律师法,标志着中国律师制度的建立,此时中国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律师。 1914年2月26日,北洋政府颁布《核准指定辩护人办法令》,该法令标志着中国法律援助及指定辩护制度开始确立。 1917年,北洋政府对《律师暂行条例》做出第一次修订,公布《律师章程》。 1918年7月,《刑事诉讼法》及《刑事诉讼法施行条例》公布,对刑事诉讼中律师辩护做出了规定。与之相应,中华民国司法部修订了《律师章程》。 1919年5月,《律师惩戒委员会规则》公布。 1921年,民国政府对《律师章程》进行修订,开始有了选拔律师委员会的章程。同年,《刑事诉讼条例》颁布,第一次规定了律师的辩护权。 1922年1月,民国政府公布《民事诉讼法施行法》,当年,民国政府相应地对《律师章程》再次进行修订,这是1941年中华民国《律师法》颁布前的最后一次修订。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沿袭北洋时期的律师制度,颁布《律师章程》,同时废除《律师暂行章程》。 1928年,《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律师的辩护权,规定了律师有权为被告辩护,有讯问被告权,会见被告权,法院可以指定律师辩护。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在结合前一阶段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起草《律师法》草案,征求各方意见。草案于1940年送交立法院审议,年底审议通过并于次年由国民政府颁布实施。 1941年1月11日,第一部《律师法》颁布施行。《律师法》是在借鉴西方律师立法和总结国内司法经验的基础上的结合,奠定了民国时期律师制度的基础,其中的许多制度在今天的台湾地区仍在使用。 1941-1945年,《律师登录规则》、《律师惩戒规则》、《律师检核办法》等一系列的配套实施细则条例相继制定后,一套完整的律师制度逐渐形成。标志着民国律师制度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趋于定型、臻于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949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宣告了国民政府的律师制度不适用于解放区。
返回至
民国律师制度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网站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隐私政策
MediaWiki
政策法规查询
惠企助企政策
国家规章库
政策文件库
党纪法规库
财政部法规
行政法规库
人社部法规
教育部法规
民政部法规
自然资源法规
生态环境法规
农业农村法规
住建部规章库
交通运输法规
发改委文件库
司法解释〔法〕
司法解释〔检〕
法律文库查询
国家法律数据库
人民法院案例库
域外法律网站
法源法律网
植根法律网
裁判例検索
常用工具
TinyWow
ECharts
深言达意
Pixels图片
知识图谱
汉语反向词典
腾讯软件源
PDF转换工具
Harvard lib
免费企查平台
友情链接
簿录客
罪名网
刑辩君®
达观刑事